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那個人不過是個萬金油罷了。”那么,“萬金油”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原來,“萬金油”只是一種藥的名稱。話說清朝同治年間,緬甸一位名叫胡子欽的華僑,開了一家叫“永安堂”的藥店,生意做得很大。胡子欽去世后,他的兒子胡文虎繼承父業,當上了永安堂的掌柜。胡文虎受過良好的教育,對中國的中醫文化非常著迷,憑著自己厚實的文化功底,他立志將中國的這一國粹發揚光大。
他在對中草藥進行認真研究的基礎上,吸取了日本等國的制藥經驗,生產出了“虎標”萬金油、八卦丹、頭痛粉、快清水“四大良藥”,通過大量的廣告宣傳,很快就風靡東南亞各國和中國內地。
這“四大良藥”中,就數萬金油最被人們常用。這是一種膏狀的藥,有很強烈的薄荷的香味,一般都是裝在一個拇指般大小的扁平的金屬小盒里,因此攜帶很方便,人們就常常隨身帶在身上,每當遇到蚊蟲叮咬什么的,就拿出來擦一擦,很快就能起到去痕止癢的作用。有些頭痛腦熱的小毛病,擦點萬金油,也能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所以,萬金油幾乎成了人人隨身攜帶的必備用品之一,近乎可以包醫百病的神藥。
但萬金油充其量來說只能治一些小病小痛,而且一般也都是只治標不治本。所以,人們雖然常用它,但內心里仍有些看不起它的樣子。
治不好也治不壞,因萬金油“用途廣泛”,所以人們就用到日常生活中來了。久而久之,人們對這樣的似乎可以醫治百病、但又不能真正醫治的藥都斥之為萬金油。
這種心理也逐漸推廣到社會生活中,就把那種各方面都有些辦法、樣樣都懂一點、但都不專、可以臨時解決問題、但不能徹底解決的人稱為“萬金油式的人”,用得多了,就簡稱“萬金油”,其意就像“萬金油”的藥效一樣。
而有些行政干部的工作經常變動,他們常會謙稱自己是“萬金油”,到處抹。
萬金油風行華人地區幾十年,為千千萬萬的人帶來方便,可以這樣說,只要不是太偏僻的地方,幾乎人人都知道萬金油。正由于如此,才會有今天我們在這里所說的這個典故。
很可惜的是,后來,由于經營不善,萬金油藥廠倒閉了,萬金油被同類而后起的清涼油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