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改弦易轍出自宋朝王茂的《野客叢書•張杜皆有后》,樂器換弦,車改道。比喻改變原來的方向、計劃、辦法等。
張湯和杜周是西漢時期的大臣。他們治理百姓時都使用殘酷的刑罰。他們的兒子張安世和杜延年,也都是朝廷官員,但卻以寬厚為本,與他們父親的行為形成強烈的反差。
張湯執法時非常嚴酷,總是按武帝的意志辦事,即便破壞既有法律條文也在所不惜。武帝想嚴辦的案子,他交給嚴厲的下屬去辦:武帝想寬容的案件,他就讓執法寬松的下屬去辦。為此,他深受武帝的喜愛,并獲得了參與制定法律條令的差事。后來,張湯與人合謀殺了一個仇人,事情敗露后自裁而死。張湯的兒子張安世,主張用刑要慎重,在武帝、昭帝、宣帝時期一直在朝中擔任要職。
杜周本來是張湯的手下,他辦案時總是模仿張湯的方法,殺死很多人。他善于察言觀色,皇帝要嚴懲的就捏造罪名陷害:皇帝不想懲辦的就及時釋放。杜周擔任廷尉時,每年辦理一千多件案子,一件大案往往牽扯到幾百人。杜周和張湯的做法很相似,但下場卻比張湯要強了很多。他的兒子杜延年為人寬厚,獲得了很好的名聲。
宋代學者王茂在一部著作中寫道:“杜周像張湯一樣惡毒,能壽終正寢算是很幸運的了。他們的后代由于像樂器換弦、車子改道一樣,放棄了嚴酷的刑法,改用寬厚對待他人,才掩蓋了他們父親的累累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