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北部包括臺北市、臺北縣、基隆市、桃園縣、新竹市、新竹縣等。這些地區對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古代民居保存的非常好?,F將其重要的傳統民居評介如下。
義芳居
位于臺北市大安區青峰里基隆路三段155巷128號,1989年8月18日定為三級古跡。義芳居原稱“芳蘭大厝”,約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福建安溪人陳振師只身渡臺,先在“芳蘭記”任雜役,后發跡買下一塊背對芳蘭山尖峰、坐東南、面向觀音山尖峰的風水寶地,在被認為是“龜穴”的地方上面蓋起了一幢取名“芳蘭”的三合院。晚年又分別蓋起了取名“義芳居”的三合院和取名“新芳蘭”的四合院。“義芳居”紅磚青瓦,窗、門、外墻下部皆為青石,兩邊為護龍,屋脊泥塑多彩多姿,燕尾翹角依次凌空,身堵上夔龍蝙蝠泥塑威嚴肅穆,墀頭上花卉等剪黏裝飾隱隱透出一種活力。
蘆洲李宅
位于臺北縣蘆洲鄉中正路243巷11號,1985年8月19日定為三級古跡。蘆洲李宅的祖先最早可追溯到大陸隴西李氏家族,其后裔從中原到閩地,再到臺灣。所以李宅山門上寫有“隴西”二字,以示不忘祖先。此宅亦被稱為“中原厝”,其第三代,生意興隆,七房兄弟合資于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建造了這座四合院。當時特請高人選穴地,據傳該穴為“七星下地一蓮花”風水,對著觀音山,稱之為“朝山理氣”。全宅左右有兩條護龍,正身為三進式,屋前為一片綠色草地。草地前有清澈的池塘,將附近的建筑物倒映在水中。主屋外墻窗以上為紅磚,窗以下為花崗石。兩邊屋子外墻皆為花崗石。屋頂為紅瓦白灰,屋脊簡潔平和,顯然受到中原建筑的影響。全宅格局雄偉,占地廣闊,房間有七廳、五一六房、八十二門、一百二十窗。院內白墻紅磚,天井青磚鋪地,典雅古樸。
李騰芳古宅
位于桃園縣大溪鎮月眉路15號,1985年8月19日定為二級古跡。李騰芳古宅的祖先李德耀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在臺南登陸,后到桃園。兒子到月眉發展,孫子李騰芳于咸豐七年(1857年)四十三歲時中秀才。同治四年(1865年)五十四歲時赴福州應鄉試,中舉人。這在臺灣是了不起的大事。為顯示榮耀,李家從咸豐十年(1860年)起在月眉建造豪宅,歷經五年始竣工。這是一座家族聚落型的民居,周圍擁有可滿足自供的土地。宅為正廳二進,左右護龍。屋身和圍墻皆為紅磚,屋脊為燕尾式,但平和紆緩。外埕立著四座李騰芳中舉時立的旗桿石,從其精美的雕刻中可看出往日的榮耀。屋內身堵上的草書隱透出書卷氣,屋內雕梁畫棟,梁柱上的雕刻豐富多樣,精細的團龍木雕巧奪天工,窗欞上的幾何圖案古樸大方,隨處可見的匾額彩繪使整個住宅更加富麗堂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