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曹丕的弟弟曹植,從小聰明過人,出口成文,下筆成章。他們的父親曹操(曹操曾受封為魏公)很喜歡曹植,有意將其立為世子,曹丕為了爭奪世子之位用了很多心計。他一面結交內侍、大臣,讓他們常在父親面前說自己的好話,一面想法誣陷曹植,增加父親對自己的好感。
一次,曹操想派曹植率兵出征。曹丕得到消息,先約曹植與他一起暢飲,曹植喝得酩酊大醉。當曹操派人來叫曹植時,曹植一直酒醉不醒。曹操大怒,取消了曹植的統兵資格,并認為他放蕩不羈,不堪擔當重任,打消了立他為世子的念頭。
還有一次曹操即將出征,曹丕和弟弟曹植一起去送別父親。曹植滔滔不絕的說了很多言辭背切的別語,令人瞬目,曹操聽了也很高興。但一旁的曹丕卻悵然若失,聽了弟弟說話如此周到、得體,他不知還能說些什么。他的幕僚對他耳語道:“流淚就行了。”到了分別的時候,曹丕一語不發,只是眼淚抑制不住的往下淌,使得曹操及左右隨從都很動情,也不禁有些潸然。他們認為曹植言辭華麗、有文采,但卻不如曹丕的心誠。因此,曹操定曹丕為世子。
總之,曹丕是經過一番努力才得到世子位的。他于延康元年(公元200年)正月,曹操死后,襲了曹操的職位,做了丞相,同年十月,迫漢獻帝劉協禪位,即皇帝位,國號魏,定都于洛陽。
當了皇帝后,他仍然不放心曹植,一直要找把柄除掉他。一次,他命曹植走完七步后,必須賦詩一首,不然就處死。曹植略一思索,就邁開步子,走一步,念一句,沒走完七步,已吟詩一首:“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诟氯?,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聽了也覺愧疚,又經母親卞太后斥責,才兔曹植一死,但始終也不用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