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顯示出男人在家庭中的戶主地位,盡管這詞帶有一點尊敬的色彩,但也不是特別地對其夫表示尊敬的稱呼,它也只是當地一個較普通的說法。
用這稱呼并不能說明她家一定是丈夫說了算,實際有相當一部分家庭中是婦女說了算,或者說許多男人是“怕婆子”的,但這不妨礙婦女稱其夫為“當家的”。戶口冊子上登記的戶主姓名是丈夫的,村里有涉及到家庭的事情,總是丈夫出頭露面。這是習俗約定,并不管某個家庭里實際上是誰拿出意,妻子做主只能是在背后。
對當地人來說,一家之中男人做主是正常的,而男人聽女人的則要受人笑話。這現象在一則常掛在男人口頭的諺語里得到生動的體現:“驢駕轅,馬拉套,老婆子當家瞎胡鬧”。所以婦女稱男人為“當家的”是很自然的,并不為這詞的含義而感屈辱。
但是,與“俺家的”相比,“當家的”并不是一個使用很普遍的詞,只有一部分婦女愛這樣稱呼,與它使用頻率相仿的是“俺家××(孩子小名)他爸爸”或“他爸爸”,這應該是表明婦女潛意識里并不情愿讓男子居于一家之主的優勢地位。
“俺那老的”是中年與老年婦女的說法。婦女可用這種說法指稱丈夫,是由于上一輩老人已經故去,或與老人分家過日子,她的家庭里“小的”是孩子們,“老的”自然就是丈夫了。丈夫對妻子并不這樣稱呼。此地傳統上老人是居尊的,“俺那老的”也能表現出男人在家中居尊的地位。
關于夫妻背稱的另一種形式是,當夫妻都不在場時,他人以夫妻中的一方為參照指稱另一方時所用稱謂,比如A為夫,B為妻,說A的妻子為“A他家的”,B的丈夫為“B她男的”。中國沒有。“丈夫”與“妻子”這兩個親屬名詞,“男的”“家的”在本地詞匯系統中的位置即相當于普通話中的“丈夫”與“妻子”。“男的”與“家的”-相對,而不是與“女的”相對,說明在中國詞匯系統中,“男”并不是一個純粹表示生物性的性別概念的詞,而是具有附加的社會文化意義的詞。
“男”不僅表示生物學意義上的一種性別,而且表示這類人是一個家族的傳宗接代者、撐門立戶者,他是一家之主,在夫妻關系中他居尊、主外。“男”“女”的這種社會文化語義可從中國人在生育問題上嚴重的重男輕女態度上清晰地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