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北方人聊天,聊到子女時,??梢月牭竭@樣介紹:“這是我的老兒子(或老閨女)。也有人說:“他是家里的老疙瘩。”外地人不禁生疑:家里既然有了老子,又何來“老兒子”“老閨女”,那“老疙瘩”又是什么意思?這是從何而論起的呢?
原來,這幾個詞指的是家庭里最小最后出生的兒子或閨女。“老”在這里是“最小”的意思。究其根源,這“最小”的意思也是從“老”字上來的。
舊時,人們生育沒節制,而且社會鼓勵多生。自古就有多子多福,子孫旺盛之說,所以人從結婚之后便一個接一個地生,直到自然年齡不允許再生為止。家里子孫滿堂,最小的兒女與其長兄長姊年齡懸殊很大,以至出現長兄娶妻之后,婆媳同時生育的現象。街頭常見大女孩懷抱的不是自己的弟弟妹妹,而是叔叔或舅舅的現象。嫂子比小叔子大二三十歲的現象屢見不鮮,故有“老嫂比母”的話(這里的“老”是歲數大的意思)。
對于“老來得子”,或“老來子”,省略語便是“老兒子”或曰“老閨女”。這里的“老”字便有了“最小”,“最末”的意思。
這就是“老兒子”的來歷。那么“老疙瘩”又是怎么來的呢?
北京人將某些固態物稱為“疙瘩”,如“石頭疙瘩”、“土疙瘩”;吃食上有“咸菜疙瘩”、“芥菜疙瘩”和“疙瘩湯”,引申出去還有“金疙瘩”、“寶貝疙瘩”等。
人到老年,憐子之情愈來愈濃,對老年之后得到的兒子——假如前邊是一堆女兒后驟然得一兒子,自然倍加珍惜與疼愛,視之為寶貝疙瘩,在這個意義上,“老兒子”便成了“老疙瘩”。
由“老兒子”的“老”而來的“老叔”、 “老舅”、 “老姨”、“老嬸”、“老舅媽”、“老妹子”的稱謂,都是這個意思:排行里最小的。
由人的最小的意思引申出其他的“小”生物,例如,小麻雀叫“老家雀兒”、“老家賊”,小耗子叫“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