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腹瀉一是一種常見病。由于嬰兒每天要吃6-7頓,所以消化系統經常處于緊張狀態。如果喂養不當或感染上病毒,就很容易引起消化系統紊亂,引起嬰兒消化不良或病毒性腹瀉。其癥狀是大便呈蛋花湯樣或水樣,同時伴有嘔吐、發燒、食欲不振等癥狀。嚴重的腹瀉還會造成脫水。這種病用食療的方法,往往會得到較好的效果。
(1)糖鹽水、淡茶水、胡蘿卜水。①糖鹽水的制法。每100毫升水加入精鹽0.25克,小蘇打0.125克,蔗糖10克,煮開晾涼即可飲用。②淡茶水的制法。將3克茶葉放壺內沏開,晾涼后飲用。茶葉有解毒收斂作用,且舍有維生素等。③胡蘿卜水的制法。將胡蘿卜洗凈搗碎加少許水煮一小時,然后用紗布過濾,每100毫升胡蘿卜水加糖3-5克。胡蘿卜水具有收斂作用,能使大便成形。
(2)人乳。人乳是嬰兒理想的飲食,最易于消化吸收,但喂乳量要適當控制,以防過量。
(3)酸牛奶。因為酸奶有防治胃腸炎的作用,奶中的蛋白質經過乳酸菌發酵,易于嬰兒消化吸收。乳酸菌還有清理腸道,增強胃腸道消化能力的作用。
(4)焦米湯。將米粉炒黃,取30克用冷水詞開,再用1000毫升水沖制而成。經加熱炒焦的淀粉變成易于消化的糊精,而且有炭的吸附作用,可使大便變稠。
(5)米湯。大米或小米50克,煮粥100毫升,每日3次,每次服米湯30亳升(除去米粒)。適宜半歲以內的嬰兒。
(6)蓮肉糊。干白蓮肉20克研末,加米湯或開水200毫升,煮成150毫升,加白糖少許,每日服三次,每次50毫升。
(7)山藥粥。山藥粉15克,加開水120毫升,煮成100毫升,每日服三次,每次30毫升。